介紹咱的台東市 有個朋友對我說,她喜歡這裡的理由是,這裡的天空夏威夷的一樣藍。事實上,除了山、風、海、日,這裡休閒卻又具備年輕成分的氣息是讓我留在這裡的理由。或許你會認為台東未免遙遠,或許「後山」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所指代表的是落後與不文明,這裡與台北大有不同,但用非台東人的尺來衡量台東,就是對這裡的不公平 在這一個單元裡,我們將要為您介紹台東市的獨特,從時間與空間的變換、從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產業結構、與未來發展開始,讓你對這個都市能有深度而廣泛的瞭解。 台東市地處台灣東南一隅,位置東經121.10度,北緯 22.45度,西起中央山脈山腳等高線與卑南鄉為鄰,西南臨知本溪與太麻里鄉相望,北臨海岸山脈自黑髮溪沿台糖公司農場與東河鄉為界,東則面臨太平洋,整體而言是背山面海,地形狹長,為一靠山臨海之城市,面積一○九‧七六九一平方公里,南北長十九‧八公里。 市轄境內劃分為四十六里,1035鄰,人口約110,000人,幾乎佔全縣人口45%,是台東縣十六個鄉鎮市之地理、人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原住民族人口約17 翻譯社,000人,亦是全國原住民人口比例最密集的區域,其餘為漢族移居。  城市起源 東平原最早是卑南、阿美兩族遊耕生活之天地,荷據時代及清初與後山其他地方泛稱卑南,已有漢人之往來貿,荷蘭人為採金曾駐兵於此地,並與利嘉、泰安兩社之卑南族發生戰爭,今第一公墓萬姓祠內尚有荷蘭士兵之骨骸。   寶桑庄乃漢人之第一聚落,原為阿美人之一社,原址約在今卑南溪之南岸出海處。道光年間西拉雅人曾於此駐留有七年之久,後因卑南族之逼迫而集體北遷,咸豐初年枋寮閩人鄭尚因其近海便於通航,曾在此建立據點,從事與原住民之交易活動,逐漸形成漢人聚落,至同治未年,已有漢人二十八戶定居於此從事商業活交易。   本市舊稱「寶桑庄」,原為卑南、阿美兩族原住民定居之地。咸豐年間,才有福建移民與平埔族人漸次移居於卑南溪口之南岸入墾,並教導卑南族人耕種,於是村落漸成。至光緒年間設卑南廳,後台灣巡撫劉銘傳改名為台東州。光緒二十年 借貸日本據台前,商民移往漸眾,本市始具市街型態,乃稱南鄉新街。光復後,廢街設鎮,正名為台東鎮,屬台東縣政府管轄,為縣治所在地。民國六十五年元旦升格為縣轄「台東市」。 民俗文化 台東給人的意象就像上面這首昔日流行歌一般,歌詞中描述台東各處令人嚮往的自然風光,因此台東市亦被定位為「國際觀光城市」。然而台東獨特的地理環境、人文結構,在長時間的文化交融下,發展出許多獨特的文化,絕非能以台北人的眼光來度量她的價值!在這裡,尚請您暫時以在地人的眼光 來瀏覽、欣賞這裡的特別。  炮轟寒單爺 原住民文化 鐵花路 鯉魚山的傳說 天后宮 海山寺 炮‧轟‧寒‧單‧爺-台東最特別的民俗浴火財神台東最獨特的文化風情應屬每年元宵節的炮轟寒單爺廟會活動,關於寒單爺之說各有附會,通說應為是:職掌天上財庫的財神爺趙天庫,因其生性屬寒,比較怕冷。因此當寒單爺出巡時,信眾皆以火炮替財神爺暖身。 但在一般民間習俗的信仰外,當寒單爺遊街接受炮 買屋轟之際,店家總有以「強大火力」互別苗頭、互爭高下之趣。扮演寒單爺的勇士們揮舞著小樹枝護身,輪番上陣,希望在店家彈盡源絕後,驕傲的從店家手中羸得象徵勝利的紅包。台東市南京路廣場、天后宮廣場、海濱公園及市區主要商街附近是最主要的「火拚戰場」。 原‧住‧民‧文‧化—族群與人數均居全省之冠根據推測,台灣可能是南島語系人類的源頭 台灣原住民族依人類學之分類係屬南島語系,南島語系北至台灣,南止於復活島,在台灣這塊小小的土地上居住著九族原住民,但各族群間文化、語言有極大的差異,這是非常罕見的,根據語言學家的推測,台灣可能是南島語系人類的源頭,另依人類學者最近DNA比對研究報告,他們血緣基因相類似,而台灣原住民有著最原始的基因,這推測已獲得初步的證實。 台東縣原住民人口數居本省之冠,台東市則是本縣原住民最多的鄉鎮市,總人口數約一萬七千餘人,以卑南族與阿美族為多數,另在新園部落有約八十戶的排灣族。台東平原也居山海交通樞紐,排灣、魯凱族由南部翻山越嶺而來,布農族自 室內設計中央山脈下山謀生,雅美族渡海而來,另外平埔族的西拉雅及葛瑪蘭尚依稀有淡淡蹤影,可謂原住民各族群的大熔爐,多元文化已成為生活的一部份,這是彌足珍貴的。 鐵‧花‧路—一條路的故事  中國著名的學者,思想家,政論家,外交家--胡適先生,在民國41年來到台東,當地父老「仍然記得我的父親是位武官──胡統領;而非文官──胡知州」。臺東父老為了紀念這位清代州官,特別把火車站前的光復路改為「鐵花路」,並將鯉魚山忠烈祠旁日人遺留的「忠魂碑」改為“ 胡傳的紀念碑 ”,碑文額篆曰:「清臺東直隸州州官 胡鐵花 先生紀念碑」,並有〈碑記〉載其事蹟。 胡傳(1841-1895 ,道光21年至光緒21年),原名珊,字鐵花、一字守三,號鈍夫,安徽績溪上莊人,出生於一個徽州茶商的家庭,28歲(1868年),通過上海龍門書院甄試,入院就讀,受業於揚州著名經師劉熙載門下,研習經史。1882年得到吳大澂的賞識,特別向朝廷保薦,獲候補知縣之任命。1889年,獲得「直隸州知州分發省分補用」的資格。1891年,奉旨調往臺灣,剛到臺灣,任「全臺 酒店經紀營務處總巡」,在6個月內將全島考察一遍,這趟壯遊,南到恆春,北至滬尾 (淡水) ,深入後山臺東、花蓮、宜蘭,遠達外島澎湖,親赴全臺31營、28哨、2隊,考察防務設施及訓練情形。接著,辦理台南鹽務,積弊一清,鹽務大有起色。1893年,奉委「代理臺東直隸州知州」一職,兼「鎮海後軍各營」統領,大力掃除軍中鴉片,加強後山防務。在臺任職3年6個月(1892.3.22 ~ 1895.8.15),迄臺灣割日,奉命內渡。 1895年8月22日 ,死於廈門,年55歲。在他的《臺灣日記與稟啟》裏,詳細記錄了他在台東將近兩年(光緒19年6月1日至光緒21年閏5月3日 , 1893.7.13 ~ 1895.6.25)所做的努力。從這些記錄裏,非但可以看出清代末年政治和軍事的一部分情形,也可以知道當時少數知識分子對於時局的態度,以及一個實事求是的讀書人對於改進政治的措施。這些理想,雖因臺灣割讓日本而未實現,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近代中國邊疆的開發史上,其事蹟足以名垂青史。 ~~~~《摘錄自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黃學堂所著胡傳小傳》 鯉‧魚‧山‧的‧傳‧說美麗的地方與美麗的故事   傳說中的鯉 長灘島魚山是由兩尾魚組成,而且晚上還會移動,後來藏於山中的金銀財寶被荷蘭人挖走,留下現今鐵道旁的兩個大山洞,也就是魚眼的部份,鯉魚失去了眼睛也因此被固定在原地了.   鯉魚山的地質構造為卑南角礫岩,高約75公尺,是台東市區的重要地標,晴空萬里時可遠眺蘭嶼及綠島。鯉魚山原名「鰲魚山」.四面空闊,與他山不相聯屬,有如鰲魚(傳說中海裡的大龜或大鰲)出海面,張首露脊而掉尾。山雖不高卻頗秀麗.大海環繞其前,頗足讓登臨者豁心目也,今名鯉魚山,乃因其外形又似鯉魚而得名。俗稱卑南山,其名起自卑南街,馬蘭社阿美族人則稱之為鯉魚山。   光緒二十年,當時的台東知州胡鐵花於今山麓(現忠烈祠)重建昭忠祠,以紀念開發後山死難之先賢烈士(原祠在埤南寶桑之東海濱,也就足今台東市精誠路福安宮.後因颱風吹倒,在光緒十九年暫移今媽祖廟旁)。昭和三年日本政府將臨大同路今東和醫院的神社遷建於鯉魚山(今忠烈祠現址),昭和五年落成,並有矗立一忠魂碑,昭忠祠因而臨拆除命運,善心人士則將其迎回媽祖廟,民國五十年改建為忠烈祠,忠魂碑改為台東直隸州州官胡鐵花紀念碑及另 租屋建台東縣首屆民選縣長陳振宗紀念碑,另有一龍鳳佛堂 位於山腰,有一座寶塔。民國五十七年開挖佛堂地基時,並挖出史前時代石棺及石器文物,而名燥一時。   今鯉魚山已成為台東市重要的風景區之一,山區設有多條登山步道,可供一般民眾健身及假日遊客遊憩的場所。  天‧后‧宮—見證了漢人入墾台東的歷史台東唯一的官廟,保存不少清朝文物   天后宮位於交通最繁忙的中華路上,所在地的寶桑里即為台東市的發源地。   光緒十四年六月大庄客民劉添旺結合附近墾民及平埔族人起事,燒毀卑南廳署,圍攻張提都兆連的鎮海後軍,因堡壘內沒有水井,官兵們口渴難以忍受。張提督命陳添等人臨時挖井,井挖了九仞深還不見泉水,正當大家都焦急萬分的時候,張提督燒香向媽祖膜拜禱告,說也奇怪,一剎那間甘泉立即湧出,軍心大振。俟此事平定之後,張提督為感謝媽祖的救助,於清光緒十五年﹝西元1889年﹞,慷慨捐出養廉俸,倡議建廟感恩,並先得到知州吳本杰、高垚及宋維釗的贊助,而發動部署及地方士紳,並得到後山各庄社募捐,共襄盛舉。清光緒帝曾頒「靈昭誠佑」匾額一塊,初建於台東市和平街東禪寺內,後遷 酒店兼職建於今之中華路。天后宮廟宇莊嚴,廟前龍柱石獅雕工細緻,極富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特色,信徒眾多,香火鼎盛。前廊正門及側門兩側的對聯,由張之遠先賢分以隸、行書所撰,為縣內香火鼎盛的古廟之一。 海‧山‧寺   從最繁華的中華路轉入中正路,在路的盡頭,離海不遠的地方,矗立著這座台東最古老且遠近馳名的寺垣。   海山寺初名為觀音祠,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由開發後山的南路理番同知袁聞柝蒞東後倡建,後來觀音祠因強烈颱風吹倒,復由先賢張之遠等人發起創建,到光緒25年竣工,因其朝山傍海,始稱「海山寺」。   全寺面積約有一甲,寺內環境幽美,建築氣派恢弘,已儼然成為東台灣的佛教重鎮。 自然生態   台東給人的意象就像這首昔日流行歌一般,歌詞中描述台東各處令人嚮往的自然風光,因此台東市亦被定位為「國際觀光城市」。     台  東  市  的  自  然  與  生  態 自然環境 地形與地勢 台東市位於台東平原上,地勢東北臨海岸山脈處約150公尺,北接卑?開幕活動n山約250公尺,西與中央山脈相鄰處約119公尺,其餘市區部分約10到30公尺,地勢大致平坦。 地質與土壤 居台東三角洲平原,主要由卑南大溪、太平溪、利嘉溪、知本溪沖積而成,屬片岩沖積平原,土壤分為粗質土壤、中粗質地、中質地土壤及中細質地等四類,主要以含石礫之砂質壤土為主。 氣候 因濱臨太平洋,受海洋性氣候影響,年均溫約23.6℃,七月份最高溫約35度,二月份最低溫約14度,氣候尚屬溫和,無嚴霜與酷暑,全年降雨約2,000公厘,多集中在5至10月,雨量充沛。 水文 台東市的水系分為天然河川、湖泊、海岸三大類,主要河川為卑南大溪,次要河川有太平溪、利嘉溪。湖泊較大者為卑南溪出海口之琵琶湖。海洋則為太平洋,有北上之黑潮流經。 自然生態 植物 因都市開發大面積森林已不復見,除市區的鯉魚山及週邊山區尚有亞熱帶低海拔闊葉林,海濱河口有大片木麻黃群植外,境內大多為果樹及景觀樹木,果樹以釋迦為大宗,景觀植物則含括小葉欖仁、菩提樹、榕樹、血桐、茄苳等。 動物 本區鳥類以小鷿鵜、紅冠水雞、白冠雞活動範圍較廣,雁鴨集中在人為干擾較少之草澤區,鷺科主要在淺水攤區活動。水生動物在河口、湖泊、湧泉區有少數蝦蟹魚類。 信用卡代償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qmiuphi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